明十三陵,坐落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,距離北京市中心約50公里,是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。自永乐七年五月(1409年)起用,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,歷時230多年,共葬有13位皇帝,23位皇后、2位太子、30餘名妃嬪、1位太監,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皇陵墓葬群之一。2003年7月3日,与清东陵、清西陵等明清皇家陵寝一道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明朝共有16位皇帝,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,未入陵者因由各异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于南京,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的「孝陵」;继位的长孙惠帝朱允炆,在其叔父燕王朱棣(即后来的成祖)发起「靖难之役」攻破南京之后下落不明,加上成祖不承认其帝位,因此没有帝陵;第七帝代宗朱祁钰,在其兄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之后登上帝位。后来英宗复辟,朱祁钰速死,英宗不承认其帝位,捣毁其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。还有一说,寿陵被改建为在位僅29天的光宗陵墓,改名为庆陵。憲宗以亲王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。金山是安葬妃嫔、早夭的亲王公主(皇子皇女)的皇家陵区。而景泰陵所在地,今为玉泉山。

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于1409年至1413年最早兴建的長陵,他当时经「车驾临视」,钦定山名为「天寿山」,1424年他于北征鞑靼途中驾崩,后安葬于此,但长陵工程直至1427年始全部竣工。期后近20年的兴建,形成长达7公里多的完整建筑群。

13座陵墓中,永樂帝的长陵、嘉靖帝的永陵和万历帝的定陵,均是生前所建,规模亦最大,其餘陵墓则是死后才动工,大约会用半年修建。崇祯帝因为是亡国之君,并没有正式建陵,现时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。

清政权清点明代帝王陵寝,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护,从顺治到乾隆,也有不同程度的修缮。晚清随着政权衰微,陵墓区域修缮和保护逐渐废弛,但主体墓葬群塚均保存完好。

1955年,时任北京市副市长、明史学家吴晗经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商议后,报请国务院挖掘十三陵中的长陵,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同意发掘。同年,由吴晗、郭沫若、沈雁冰(茅盾)、邓拓、范文澜、张苏、夏鼐、郑振铎、王昆仑所组成的“长陵发掘委员会”成立。9月,明十三陵地区由当时的昌平县改隶北京市园林局。

1956年决定改为“试掘”定陵,1957年打开定陵地宫,1959年文化部文物局批准成立定陵博物馆。但由于技术和认识的落后,包括帝后棺椁在内的许多文物在出土后被损毁。

1957年,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。1961年,十三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兴起「破四旧」运动,十三陵很快成为波及的一处区域。大量定陵出土文物被从北京城区前来“串联”的红卫兵毁坏。8月24日,万历皇帝和孝靖、孝端皇后的遗骸,被定陵博物馆的“造反派”团伙在定陵大红门前广场公开焚毁。

1967年活动退潮后文物部门清点,明十三陵的古建筑和附属文物有变更和损坏,多由于管理使用单位在破“四旧”中,自动破坏或迁移,各陵宝城、明楼砖石被拆走。

1972年底,定陵博物馆和十三陵管理处合并,划归北京市园林局。

1981年6月,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成立,定性为当时的昌平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,接管十三陵管理处职能。

1982年11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八达岭——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。1995年12月,「明十三陵博物馆」成立。2003年7月3日,明十三陵列入联合国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目前,长陵、定陵、昭陵、康陵和神道可供游客参观,其余陵均未开放。

照片由:
Charlie fong - CC BY-SA 4.0
Statistics: Position
1975
Statistics: Rank
62651

添加新评论

验证码
安全
179564832单击/点按此序列:2724
Esta pregunta es para comprobar si usted es un visitante humano y prevenir envíos de spam automatizado.

Google street view

附近哪里可以睡 明十三陵 ?

Booking.com
493.650 总访问量, 9.222 兴趣点, 405 备份路径, 3 今天访问.